一站式疾病查询与诊疗指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最佳治疗方案
本页面专注于提供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详细信息,包括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方案。
疾病名称: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小关节滑膜所致的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因严重骨质破坏、吸收导致关节僵直、畸形、功能障碍。 在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24-0.5%,女性多于男性,约2-3: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50岁最多。本病多为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致残率较高,预后不良,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根治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
1.受累关节晨僵、疼痛、压痛、肿胀及活动受限,初呈游走性,以后固定。由单个至多个关节受累。且呈对称性。手足小关节先受累,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受累多见。最多见的畸形有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大、爪形手、手指“天鹅颈”畸形、尺侧偏斜、掌指关节半脱位及腕关节固定等。 2.关节周围可发生腱鞘炎、滑囊炎、肌萎缩等。 3.皮下结节,多见于关节突起部及经常受压处,质韧如橡皮,无明显压痛,存在时间较长。 4.血管炎。 5.慢性纤维性肺炎。 6.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7.结节性肺病。 8.类风湿性尘肺。 9.胸膜炎。 10.心脏类风湿性肉芽肿。 11.局源性心肌炎。 12.冠状动脉炎。 13.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 14.类风湿性心包炎。 15.其他:肌炎、周围神经炎、巩膜炎等。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依据:
1.晨僵至少一小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6周)。 3.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胀(≥6周)。 5.手部有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放射学改变。 6.皮下有类风湿结节。 7.类风湿因数阳性(滴定度>1:32)。 具备4项以上者,可诊断为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1.控制关节及其他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 2.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 3.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4.晚期患者可行关节畸形矫形外科手术。
用药原则
1.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等为主。 2.中期及晚期病例可加用免疫抑制剂或氯奎、雷公藤多甙片等。 3.重症患者或有严重并发症,严重关节外病变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和“C”项药物,但用量应少、时间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