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青霉素皮试知识


青霉素皮试知识病因病机:

青霉素皮试——医患双方都应关注
  青霉素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抗生素,因其价格低廉、疗效确切、除
过敏外其他不良反应轻微,颇受医患双方青睐。长期的广泛应用使人
们产生一个错觉:只要皮试一作,即可放心大胆地用药了。其实事情
并非如此简单,近年关于皮试及其结果的正确评价已引发出许多问题,
有的用药者甚至因此丧命。
  皮试消毒液对结果判别有影响
  青霉素皮试前,采用何种消毒剂作皮肤消毒,对皮试结果判断的
准确性有较大影响。如采用传统的消毒剂(75%乙醇),假阳性的出
现几率明显增多。据笔者随机观察,可占受试者的10%~15%。主要
表现为局部皮丘隆起、偏硬,红晕直径可≥1厘米。其产生原因可能
与注药时消毒区乙醇尚未完全挥发,残留剂随穿刺动作渗入针孔,刺
激局部皮肤有关。小儿因皮肤细嫩,皮下组织疏松,更容易被判为假
阳性。为避免假阳性结果的产生,近年我们改用m-f皮肤消毒液,配
制成1∶80浓度应用,消毒效果良好又不影响皮试的准确性。
  青霉素溶媒也会影响结果判别
  青霉素的水溶液很不稳定,其最适pH为6~7,过低易水解失效。
因不同溶液所显示的pH值范围不同,本类药物在不同溶液中的稳定性
亦有很大差异。如临床常用的5%~10%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
5,用做溶媒或稀释液,可催化青霉素分解降效,含糖浓度愈高降解
越快,降解物比青霉素抗原性更强,易在输注过程中诱发过敏反应。
再者葡萄糖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含有6-碳的多羟基醛组成,溶液为
胶体,青霉素直接加入其中可被浓缩,输入人体有形成栓子的可能。
而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的pH为5~7,加入青霉素后形成的注射液pH为
5.8~6.2,稳定性好,在室温下存放24小时仅损失效价的9%,宜做溶
媒和稀释液。
  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和保存对结果判别很重要
  皮试液宜用生理盐水,而不可应用注射用水。因后者可使青霉素
产生青霉烯酸,不仅局部刺激性强,还易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青霉素
噻唑蛋白,诱致过敏反应。据测定,青霉素的水溶液在37℃下放置24
小时,青霉烯酸的含量较配制时增加200倍左右。其水剂在放置过程
中pH值会逐渐降低,下降速度与温度、药物浓度、放置时间呈负相关。
溶液pH下降易使青霉素产生聚合反应,生成大分子致敏性聚合物。用
做皮试液,不仅能呈现假阳性反应,还容易引起过敏性休克。因此皮
试液配制好后应置低温保存,只限当日使用。
  青霉素皮试液的适宜剂量
  我们从应用的安全性、敏感性、疼痛比较与皮试结果是否容易判
断等方面作长期追踪比较,发现青霉素皮试液的最佳浓度为400单位
/毫升,每次注射皮丘的容积以0.05毫升,剂量20单位最为适宜。
  再次用药别忘了皮试
  虽然一般而言是儿童停用青霉素超过3天,成人超过7天,应重新
皮试。但我们认为,凡停用超过72小时需再次用药者,即应重作皮试,
以防不测。
  不同品种、厂家与批号的青霉素应皮试
  青霉素过敏的根源在于药物品质不纯,其中所含青霉烯酸、青霉
噻唑等是主要的致敏原。目前应用进口的高品质青霉素是不作皮试的,
这在西方的多数国家亦成惯例。鉴于国产药物因不同工艺流程所含致
敏物的种类与数量不同,使用不同种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新青霉
素等)不宜一律应用青霉素G盐替代皮试,用药中途更换不同厂家或
同一厂家的不同生产批号的药物时亦应重新皮试,以策安全。
  小剂量用药不能替代皮试
  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愿接受皮试,要求医务人员先用小剂量肌
注,若无反应再用大剂量,某些基层医院有时因此酿发事故。因为青
霉素过敏多为I型变态反应,药物仅在特异质的人体中起激发信号作
用,过敏与否和用量多少无关,我们曾遇2位到医院探视病人,嗅到
含青霉素分子的空气而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
  局部用药也应作皮试
  曾见乡村医生将青霉素粉剂撒在创面上,作为消炎杀菌药物,也
有的将青霉素乳剂或粉剂作为结膜炎时的点眼用药,这样做危险极大。
因为青霉素及其降解产物只是半抗原,它们可与表皮蛋白结合形成完
整抗原,在体内产生多种抗体引起过敏。因此青霉素类不宜局部用药,
确需使用,一定勿忘皮试。
  皮试观察期间同样能发生过敏反应
  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控中心的统计表明,少数人可于皮试时发
生过敏性休克,因此致命的病人中25%死于皮试时。因此青霉素皮试
前应备好急救药物,注射后严密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反应,立即皮下
注射肾上腺素。即使皮试阴性者,在首次用药或每次注射后的半小时
内,亦应警惕。因不少过敏反应发生在续用过程中,倘过早离开医院,
可因来不及抢救而致命。
  小儿用药的皮试问题
  小儿用药应否皮试争论已久。一种观点认为即使是新生儿,在首
次应用青霉素前也无法排除曾与此类抗原有过隐性接触的可能,故应
作皮试。另有人认为,出生后4周内初次用药可免作皮试,因这一年
龄的小儿体内IgE合成能力尚不健全,即使属过敏体质或已潜在接触
过青霉素抗原,机体亦不能完成致敏过程。再者,新生儿皮肤红润,
容易出现假阳性,故半岁以内的儿童应尽量免作皮试,确需皮试者需
用生理盐水作对照。
  青霉素能否脱敏注射
  较早认为青霉素过敏者又确需用药(如孕妇患梅毒)时,可口服
脱敏。这一方法随着新型抗菌药物的问世,已失去应有价值。为防意
外,青霉素脱敏注射应予禁止。
  青霉素皮试的最佳部位
  有人将前臂分为三区九点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腕横纹上3厘
米正中点为最佳注药点,此处为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尺神经结合部,
神经末梢较为稀疏,痛感较轻,观察容易。
  青霉素皮试可否替代头孢类药物的过敏试验
  因头孢类与青霉素类有共同的化学结构—β内酰胺环,可呈现部
分交叉过敏反应,不少基层单位常以青霉素皮试代替头孢类。但头孢
类过敏几率明显低于青霉素(仅为其25%),青霉素过敏者使用头孢
亦仅10%~14%发生过敏,鉴于两者各有其独自的致敏物质,因此不
可以青霉素皮试完全替代后者。临床发现确有少数患者,仅对头孢过
敏而对青霉素无交叉过敏的奇特现象。
青霉素皮试反应的观察
青霉素杀菌力强,疗效好,毒性小,广泛用于临床。青霉素可引起过敏反应,危及生命被 公认。为杜绝急性过敏失去抢救机会,严格规定,凡需用青霉素治疗的病人都必须先作皮内 试验,否则不予用药。怎样准确判断试验结果,为医生提供治疗依据,合理用药,护士的观 察起决定作用。下面将青霉素试验中不同反应的观察,分述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按规定配制好青霉素皮试液,注入皮内0.1ml,15分钟后观察局部反应。丘疹大小不 变,边缘无红晕,微粒和无伪足,此反应是最易判断和鉴别的“阴性”反应。
2丘疹大小不变,局部周围有轻微红晕,但无微粒和伪足出现,应视为“阴性”反应。 红晕与酒精和穿刺时刺激有关,为慎重起见,可作对照实验。
3丘疹大小虽然无改变,但局部出现明显红晕,并以微粒为中心伸出伪足,部分病人可 感到轻微搔痒,多数病人无感觉,这种反应应视为“阳性”反应,不可用药。
4丘疹明显增大,局部无红晕,未见微粒和伪足,这种病人曾用过青霉素治疗,一经再 用药,输液中途可出现过敏反应。是不可忽视的“阳性”反应。 5丘疹增大,周围出现红晕,并有微粒和伪足存在,为典型的“阳性”反应,切勿给药 。 以上几种反应,要严格区别,以利病人用药。还需提醒同行,病人空腹时,不宜作皮试, 当出现恶心、呕吐、心慌、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可被误为青霉素过敏而不予给药。

青霉素皮试知识临床表现:

青霉素皮试知识诊断依据:

青霉素皮试知识治疗方案:

青霉素皮试知识参考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