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疾病查询与诊疗指南

盆腔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最佳治疗方案
本页面专注于提供关于盆腔炎的详细信息,包括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方案。
疾病名称:盆腔炎
盆腔炎病因病机:
慢性盆腔炎(chroriicpe1vicinf1aminatorydisease)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炎症病史。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病理:
1.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慢性输卵管炎多为双侧性,输卵管呈轻度或中度肿大,伞端可部分或完全闭锁,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此外,有时在输卵管峡部粘膜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粘连,使输卵管呈结节状增厚,称为结节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炎症较轻时,伞端及峡部粘连闭锁,浆液性渗出物积聚而形成输卵管积水;有时输卵管积脓变为慢性,脓液渐被吸收,浆液性液体继续自管壁渗出而充满管腔,亦可形成输卵管积水。积水输卵管表面光滑,管壁甚薄,形似腊肠或呈曲颈的蒸馏瓶状,卷曲向后,可游离或与周围组织有膜样粘连。
2、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输卵管发炎时波及卵巢,可相互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输卵管伞端与卵巢粘连贯通,液体渗出而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也可由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脓液被吸收而成。
3.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chronicpe1vicparamitritis)炎症蔓延至宫骶韧带处,使纤维组织增生、变硬。若蔓延范围广,可使子宫固定,宫颈旁组织也增厚。
1.症状(1)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乏。病程时间较长者,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2)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3)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时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增粗的输卵管,呈索条状,并有轻度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摸到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
诊断:有急性盆腔炎史以及症状和体征者,诊断多无困难,但有时患者症状较多,而无明显盆腔炎病史及阳性体征,此时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须慎重,以免轻率作出诊断造成患者息想负担。有时盆腔充血或阔韧带内静脉曲张也可产生类似慢性炎症的症状。慢性盆腔炎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时不易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较显著,若能摸到典型结节,有助于诊断。鉴别困难时可行腹腔镜检查。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前者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型,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盆腔炎性附件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与卵巢癌相混淆,炎性包块为囊性而卵巢癌为实性,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及时彻底治疗急性盆腔炎。
治疗:
1.一般治疗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2.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以湿热型居多,治则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方药用:丹参18g、赤芍15g、木香12g、桃仁9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茯苓12g、丹皮9g、生地9g。痛重时加延胡索9g。有些患者为寒凝气滞型,治则为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常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气虚者加党参15g、白术9g、黄芪15g。
3.物理疗法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蜡疗等。
4.其他药物治疗在用抗炎药物时,也可同时采用α-糜蛋白酶5mg或透明质酸酶1500U,肌肉注射,隔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以利粘连和炎症的吸收。个别患者局部或全身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药。在某些情况下,抗生素与地塞米松同时应用,口服地塞米松0.75mg,每日3次,停药时注意逐渐减量。
5.手术治疗有肿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行手术治疗;存在小的感染灶,反复引起炎症发作者亦宜手术治疗。手术以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遗留病灶再有复发的机会,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北京藏医院泌尿科妇科医疗中心好大夫提醒:慢性盆腔炎单一疗法效果较差,应到正规医院或知名专科医院采用综合治疗为宜。
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受细胞侵袭发生炎症的统称。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有宫体炎、附件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可分急性及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多发生于分娩、流产及生殖道手术后,主要因消毒不严、细菌侵入、机体抵抗力弱而引起。有时则因经期或产褥期卫生注意不够造成,也有时继发于阑尾炎。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淋菌及厌氧菌。急性盆腔炎的病理改变、症状及治疗,与产褥感染基本相同,故从略。
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在妇科较常见,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所致。有时可无急性盆腔炎史。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有急性发作。
(一)慢性输卵管炎 大都为双侧性,输卵管粘膜可发生粘连,管壁增厚、变粗,伞端常闭锁,并与周围组织粘连,管腔内可有积脓,或形成脓肿。有时可与卵巢粘连在一起,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脓肿内脓液日久后可渐被吸收,浆液性液体则继续自管壁渗出充满管腔,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
(二)盆腔结缔组织炎 纤维组织增生、变硬,宫旁组织增厚,子宫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盆腔炎临床表现:
(一)下腹痛、腰酸 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伴肛门坠胀感,在劳累、性交后及经前可加重;(二)白带增多;
(三)痛经或月经过多;
(四)原发或继发不孕。
临床表现:
1.症状(1)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乏。病程时间较长者,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2)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3)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时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增粗的输卵管,呈索条状,并有轻度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摸到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
盆腔炎诊断依据:
检查可发现子宫后位或偏向一侧,可能活动受限或固定,一侧或双侧附件呈条索状增厚或有包块,并有压痛。如有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在子宫的一侧可扪及活动受限的囊性包块。有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的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及压痛,子宫骶骨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有时患者症状较多,但无明显体征。盆腔炎治疗方案:
治疗:1.一般治疗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2.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以湿热型居多,治则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方药用:丹参18g、赤芍15g、木香12g、桃仁9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茯苓12g、丹皮9g、生地9g。痛重时加延胡索9g。有些患者为寒凝气滞型,治则为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常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气虚者加党参15g、白术9g、黄芪15g。
3.物理疗法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蜡疗等。
4.其他药物治疗在用抗炎药物时,也可同时采用α-糜蛋白酶5mg或透明质酸酶1500U,肌肉注射,隔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以利粘连和炎症的吸收。个别患者局部或全身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药。在某些情况下,抗生素与地塞米松同时应用,口服地塞米松0.75mg,每日3次,停药时注意逐渐减量。
5.手术治疗有肿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行手术治疗;存在小的感染灶,反复引起炎症发作者亦宜手术治疗。手术以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遗留病灶再有复发的机会,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