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病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从食物中获取的铁不能满足小儿的生理需要而使体内贮存铁减少,血红蛋白形成减少的一种贫血。临床上常有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本病是一种普及全世界的营养缺乏性疾病,而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达30 ̄90%,我国属发病率高的国家之一,其中我国农村发病高于城市,南方高于北方。7岁以下的小儿均可发病,特别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本症是一种可以预防及治愈率高的疾病。只要注意小儿的饮食搭配,增加膳食铁含量即可预防此病,但一旦发病,必须及时治疗,以免危害儿童的健康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较为明显。 2.消化系统:常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重时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 3.神经精神改变: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或智力减退。 4.免疫功能低下常易合并感染。 5.常见体征:口唇、眼结膜、甲床苍白,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断依据:

1.贫血为小细胞性低色素性。生后10天内新生儿Hb〈145g/L,10天至6个月〈110g/L,6 ̄14岁〈120g/L。MCHC〈31%,MCV〈80fl,MCH〈27pg。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如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3.血清(浆)铁〈10.7umol/L(60ug/dl)。 4.总铁结合力〉62.7umol/L(350ug/dl);运铁蛋白饱和度〈15%有参考意义,〈10%有确定意义。 5.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0 ̄+),铁粒幼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卜琳〉0.9umol/L(〉50ug/dl)。 7.血清铁蛋白〈16ug/L(16ng/ml)。 8.铁剂治疗有效。用铁剂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0g/L以上。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


1.查明和去除病因; 2.防治感染; 3.补充铁剂; 4.纠正偏食习惯,根据消化能力,增加富于铁质的食品。


用药原则


1.本病以首选口服硫酸亚铁制剂疗效好。 2.口服铁剂发生严重胃肠道反应者,可选用注射铁剂,如右旋糖酐铁剂等。 3.使用铁剂治疗疗程要足,不能过早停药。 4.严重贫血病人先输血1 ̄2次,再改用铁剂治疗。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参考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