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疾病查询与诊疗指南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最佳治疗方案
本页面专注于提供关于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详细信息,包括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方案。
疾病名称: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因病机: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由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不在本文范围内)。是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期的一个常见病。临床上以起病急、发热、头痛、呕吐、惊厥、甚至昏迷,以及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为特征。随着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病死率明显下降,但部分患儿可遗留脑积水、耳聋、癫痫、智慧低下和肢体瘫痪。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
1.多在上感、肺炎、败血症后发生。 2.发病急,常有发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惊厥或昏迷。有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频繁呕吐、心率减慢、血压升高、瞳孔变化甚至可发生脑疝而致中枢性呼吸衰竭。 3.3个月以下婴儿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不升,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出现较晚或不明显,而表现为拒奶、吐奶、嗜睡、凝视、尖叫、惊厥、面色青灰及囟门紧张或隆起。新生儿化脑多于生后1 ̄7天发病,中毒症状重,黄疸加深。未成熟儿发病率更高,而体征往往不明显。小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依据:
1.起病急,常有全身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2.有颅内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如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症及脑膜刺激征等(前囟未闭儿、小婴儿症状不典型)。 3.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4.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外观混浊甚至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多在1000×10的6次方/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增多,糖、氯化物减少,涂片可找到细菌,培养阳性。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1.控制感染。 2.对症治疗。 3.肾上腺皮质激素。 4.加强护理与生命体征的监护。 5.治疗并发症。
用药原则
1.选择有效抗生素是治疗化脑的关键。当病原菌未明时,可选用青酶素+氯酶素或氨芐青酶素;病原菌已明确,按药敏试验选药,联合静脉用药。 2.抗生素停用的指征: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仍继续用3 ̄5日,直至脑脊液细胞数及生化正常,涂片或培养无细菌,疗程至少3 ̄4周甚至更长。 3.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或脑脊液粘稠,或脑脊液回圈梗阻的病例。且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 4.硬脑膜下积液的治疗:穿刺抽液,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一侧放液量〈30ml,直至抽净为止。若抽液3 ̄4周仍无好转,可考虑颅脑外科手术根治。 5.脑室膜炎治疗:除抗感染外,可经脑室注入抗生素,常用青酶素5000 ̄10000U或氨芐青酶素50mg,用生理盐水或脑室液稀释2 ̄3倍后缓慢注入,每日1次,5 ̄7日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