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疾病查询与诊疗指南

红眼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最佳治疗方案
本页面专注于提供关于红眼病的详细信息,包括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方案。
疾病名称:红眼病
红眼病病因病机: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暴发流行的、剧烈的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其致病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0型。本病特点是发病急、传染性强、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合并结膜下出血、角膜损害及耳前淋巴腺肿大。红眼病临床表现:
1.有剧烈的疼痛、畏光、流泪等重度刺激症状和水样分泌物; 2眼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球结膜下点、片状或广泛出血; 3角膜弥漫点状上皮脱落,荧光素着色; 4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红眼病诊断依据:
1.暴发流行,传染性强; 2.有剧烈的疼痛、畏光、流泪等重度刺激症状和水样分泌物; 3.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球结膜下出血; 4.角膜弥漫点状上皮脱落; 5.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 6.个别病例结膜炎消退后出现下肢麻痹。红眼病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1.局部应用抗病毒眼药,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 2.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药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3.局部应用促进角膜上皮修复药物,口服各种维生素。
用药原则
1.对急性期应用两种抗病毒眼药交替滴眼,并合并使用抗生素眼药。 2.口服1-2种抗病毒药物。 3.对炎症控制后加用角膜宁滴眼液、素高睫疗眼膏、口服多种维生素以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 4.重症病例可考虑应用干扰素。5.本病传染性极强,主要为接触传染,注意避免.